彌勒佛
彌勒是梵文譯音,意思是「慈氏」,這是他的姓,名叫阿逸多。按佛教說法,他現還是菩薩,將來必定成佛(即未來佛)。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,地位極高。因為彌勒佛總是袒露出大肚又笑口常開,在民間也稱為笑口彌勒佛、笑面佛。
現今廟宇供奉的大肚彌勒,並不是佛教3世佛中的未來彌勒佛,而是布袋和尚-契此。契此長得矮胖,肚子奇大且行為怪異,天要下雨時預先穿濕布鞋,天晴時則穿木屐,常用竹杖挑著大布袋在街上化緣,凡所需用品都裝於布袋內,因出門布袋不離身,所以人稱「布袋和尚」。這位彌勒佛千百年來取代了佛教中正統的彌勒佛而名揚四海,婦孺皆知,而佛教真正彌勒倒鮮為人知。「正統」彌勒造像身著菩薩裝,常戴天冠,又稱天冠彌勒。
據《彌勒上生經》和《下生經》,西元前6世紀,阿逸多出生在印度南天竺一個大婆羅門家庭,是個貴族。當他成為釋迦佛的弟子後,就先離開人世,上生到彌勒淨土-兜率天享受種種快樂事。所謂「兜率天」就是指候補佛的樂園。據說經過56億7000萬年後,彌勒再轉世人間廣傳佛法。
彌勒信仰經歷了世俗化與民族化的過程。最初彌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印度佛教,尤其上生信仰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經典,其信奉者也主要是信仰堅定、文化層次較高的高僧大德。由於此時彌勒尚為菩薩,因而上生信仰就是對彌勒菩薩和彌勒淨土的信仰。
造像上,最初的彌勒多為頭戴寶冠、身披瓔珞的菩薩裝,姿勢基本上是交腳坐式,其造型帶濃鬱印度風格。中國大佛有很多與彌勒有關,如浙江新昌大佛、南京棲霞山大佛、河南浚縣大佛、四川樂山大佛、榮縣大佛、寧須彌山圓光寺大佛等。早期彌勒形象嚴格按照佛經要求的32相、80好等製作,可以說是一種「金身彌勒」。
買賣靠的是一種信任
服務態度一直是我堅持在做的事情,每個顧客都一樣,不管有交易沒交易、有賺錢沒賺錢,都應該拿出最好的態度服務客人、每個人有不一樣的需求,每個人的能力也不一樣,買賣靠的是緣分,而不是勉強、當然我喜歡把好的商品推薦給顧客,買過的的客人收到滿意,就是一種成就,也是一種肯定。
我們商品不一定便宜、但絕對實在且相對價值。
希望的就是每個客人收到滿意、客人回流造就雙贏、也是我一直在堅持的理念。
天道酬勤
地道酬善
人道酬誠
商道酬信
業道酬精
台灣 大器 水晶 藝品 實體店面
歡迎蒞臨鑒賞
LINE hcw168888888
IG hcw0906999808
高雄人可面交